其他账号登录: 注册 登录
英语国家研究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英国海外领土概况

(五)英国海外领土British Overseas Territories

总概

英国海外领土(英语:British Overseas Territories)是主权归于联合王国,但并不属于联合王国建制的14块海外领土[1]。它们是大英帝国的其余部分,部分领土经投票表决继续成为英国领土,其余领土则尚未取得完全独立,有一处领土的居民被驱逐出境。这14块领土包括英属南极领地、英属印度洋领地、直布罗陀、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百慕大、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安圭拉、蒙特塞拉特、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皮特凯恩群岛和阿克罗蒂里和德凯利亚。其中在南极洲声称的英属领地因《南极条约》而并不被其他国家所承认。这14块领土的总面积共1,728,000平方公里(其中不被其他国家承认的南极洲英属领地170万9400平方公里),人口共260,000人。

“英国海外领土”词源于《2002年英国海外领土法案》,取代了《1981年英国国籍法案》使用的称呼“英国属土”或“英国属地”(British dependent territory)。1981年前,这些领地被称为“殖民地”(colonies)或“直辖殖民地”(Crown colonies)。英国海外领土也会被称为联合王国的海外领土,若上下文意明显,更可以直称海外领土。

根西岛和泽西岛(合称海峡群岛)以及马恩岛,都被称为王权属地[6][7][8],虽然也属于英国王室主权之下,但是其与联合王国的宪政关系与海外领土完全不同,英国的14块海外领土只单纯是海外领土,并不是英国的属地。英国海外领土和王权属地也与英联邦国家地位不同,后者是由于与大英帝国的关系而加入英联邦的主权国家。

海外领土与英国的关系

外交和联邦事务部负责管理所有英国海外领土的利益(英属基地区除外)。海外领土部门是由负责海外领土事务的外交办公室大臣所领导,目前的政务次官是克里斯·布莱恩特[40]。唯一例外的英属基地区是属于国防部管辖范围。

1999年外交和联邦事务部公布了报告[41],其阐述了英国的海外领土政策,主要覆盖以下领域:

•自决权

•对英国及海外领土的责任

•民主自治

•准备提供援助或协助

英国和海外领土之间并无外交关系,但拥有当地居民的海外领土都在伦敦设有一个代表处。 伦敦英国海外领土协会(UKOTA)也代表其成员的利益。联合王国政府和海外领土政府也定期会晤以缓解或解决两者之间在领土管理及自治级别上的意见分歧[42]。

英国通过国际发展部向海外领土提供金融援助。目前仅蒙特塞拉特和圣赫拿接受预算援助(例如财政援助的经常性拨款)。一些由英国安排设立的针对性基金,包括:

•好政府基金 提供政府管理的协助;

•经济多样化项目预算 致力于海外领土经济基础的多样化发展及能力的增强。

地理历史

英国在新大陆最早的殖民地是英国公民在大陆上的开拓地。第一个这样的开拓地建立于纽芬兰岛,16世纪英国渔民在该岛建立了季节性营地。

之后的帝国[来源请求]始于1607年詹姆斯敦的建立,这是第一个在弗吉尼亚(Virginia,早期统称北美的术语)成功建立的永久殖民地。在1609年,第二个殖民地在百慕大(弗吉尼亚的扩张)被无意中的建立起来,由于在1776年失去了美国殖民地,百慕大成为英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殖民地。

19世纪时大不列颠帝国(在1707年英格兰王国和苏格兰组成大不列颠王国后,英国被称为不列颠)崛起,到1920年代达到巅峰,当时英国拥有世界上超过四分之一的土地,包括人口数庞大的亚洲和非洲的一部分,其中许多殖民地多是为了商业或战略的因素而建立。19世纪末期,大量的殖民地居民成立了自治国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并且在除政治、军事和贸易外的所有领域均独立于英国。这些居民组成了加拿大(1867年)联邦和澳大利亚联邦(1901年)。两者以及其他更多的自治居民领土1920年代成为了自治领。

这些主权领土在《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令》通过后得到了完全的独立。为了反映这种现状,于1949年成立英联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大部分英国在非洲,亚洲和加勒比海的领土获得独立建国;其中一部分领土变成了联邦领土,英国君主依然是这些领土的元首。其他一些领土变成了共和国,但是仍将伊丽莎白二女王作为国家的元首(参见:英联邦王国)。

1965年查戈斯群岛从仍是英国殖民地的毛里求斯分割出来,成立英属印度洋领地。由于英国与美国政府达成秘密协议,将该地租借给美国建立军事基地,当地原居民在其后几年被英国政府强行清退,在外地流亡直到今日。

在非洲的南罗德西亚(现津巴布韦)和中美洲的英属洪都拉斯(现伯利兹)于1980年和1981年双双独立后,遗留下来的重要领土则是香港。香港当时拥有超过500万人口。但与其他殖民地不同的是,当时香港殖民地分别有两项领土协议:

•香港岛和九龙半岛分别因英国政府与清政府在1842年签署的《南京条约》和1860年签署的《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予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政府与清政府在北京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由九龙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以南土地,连同附近233个岛屿。这块区域为如今的香港新界。租期为99年,到1997年6月30日为止。

英中两国于1984年签署中英联合声明。声明指出:英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把香港主权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国将在殖民地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并在“一国两制”体制下,承诺于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英国政府之所以愿意交还整个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及新界),是由于在中英谈判中,中国政府不承认清朝签署的不平等条约(即南京条约及北京条约),不仅要求收回新界,而且要求包括条约中列明为割让地的香港岛及九龙。[来源请求]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20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2002年英国海外领土法案》,该法案将“英国属土”改称为“英国海外领土”,并重新将完全的英国公民身份赋予英国海外领土公民(与塞浦路斯英属基地区有关联人士除外)。

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今的英国海外领土中,英属南极领地是不被任何国家所承认的。原因是在1961年6月23日起生效的《南极条约》中的第四条明确规定:冻结一切对南极的领土要求,并禁止新的领土要求。

外交

英国海外领土的外交事务由伦敦的外交和联邦事务部负责处理。一些海外领土在临近国家保有外交官员以处理贸易和移民问题。一些位于美洲的海外领土同时还是一些地区国家组织成员,包括东加勒比国家组织、加勒比共同体、加勒比开发银行、加勒比灾难紧急管理机构和加勒比国家联盟。海外领土通过与英国关系而成为英联邦成员国。有常住人口的海外领土以其各自的地区身份在英联邦运动会参加比赛,此外三个海外领土(百慕大、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曾组队参加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

直布罗陀是唯一一个加入欧洲联盟(EU)的海外领土,但是它并未加入关税同盟同时也不是以直布罗陀的身份加入欧盟。其他所有英国海外领土都不是欧盟的一部分,同时欧盟法律的大部分也不适用于这些地区,虽然部分海外领土作为欧盟海外国家与领土组织(OCT Association)的一部分适用于小部分的欧盟法律,通常情况下欧盟法律也不会被当地法院所执行。欧盟海外国家与领土组织还向海外领土提供结构基金以进行再生性项目。

随着英国重新给予大多数海外领土“本土人”(belonger)以完全的英国公民身份(主要是由于2002年英国海外领土法案的通过),这些海外领土公民同时也获得欧洲联盟公民身份,赋予他们在所有欧盟国家自由迁徙的权利。


文章分类: 英国城市五篇文章
分享到: